2023年东营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4-01-17 浏览次数:0东营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
——2024年1月17日在东营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
第三次会议上
东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丁西超
各位代表:
现在,我代表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。
2023年工作回顾
2023年,全市检察机关锚定检察工作同步“走在前、开新局”,努力以检察工作现代化助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,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。10项工作得到省院、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,17项经验做法被省级以上媒体转发,18个案例被评为全国、全省典型案例,54个集体和个人受市级以上表彰,1名干警被最高检荣记个人一等功,获“山东省十大法治人物”提名奖。
一、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,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
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。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,全年批捕各类犯罪嫌疑人526件779人、起诉3153件4027人,批捕、起诉间谍、故意杀人、抢劫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严重暴力犯罪23件48人,“黄赌毒”犯罪23件56人,盗窃、诈骗等侵财犯罪604件1104人,起诉涉黑恶犯罪8件46人,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。
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。深化“河长湖长、森林湿地长+检察长”机制,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,批捕、起诉非法捕捞、非法狩猎、污染环境等犯罪17件43人,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类公益诉讼27件,追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6000余万元,依法守护黄河三角洲生态安全。
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。批捕、起诉涉税、金融、合同诈骗等犯罪162件362人。深挖民企“蛀虫”,办理企业内部人员职务侵占、挪用资金等犯罪26件35人。会同公安机关排查督办涉企刑事“挂案”132件。依托全市非公经济法律护航中心,开展对企“订制化”服务100余场次,助力企业做优做大做强。
大力支持服务油田发展。保持打击涉油犯罪高压态势,批捕、起诉打孔盗油、破坏油田生产设施等犯罪88件315人。在油田单位设立检察联络点,围绕油区安全等问题提出检察建议7份,助力企业健康发展。
以诉源治理推进社会治理。持续跟踪落实最高检一至八号检察建议,督促解决校园安全、金融监管、安全生产等领域突出问题;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生态保护、工程建设等领域社会治理问题,向有关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64份,以“小切口”推动“大整治”。
二、始终坚持为人民司法,守护群众美好生活
用心办好群众身边的案件。批捕、起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、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25件59人,批捕、起诉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231件326人,保护群众“钱袋子”。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食用农产品“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”行动、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,批捕、起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刑事犯罪25件75人,立案办理相关领域公益诉讼31件,保障群众吃得放心、用药安全。
依法回应群众诉求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1140件次。全面落实领导包案和检察长接访制度,打好公开听证、释法说理、救助帮扶等“组合拳”,多元化解信访积案17件。全面推广“共享云检察”工作模式,在村居、校企设立实体化联络点,收集、处理群众诉求300余项,化解矛盾纠纷96件。全市涉检信访总量下降54%,重复访下降86%。
携手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。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“零容忍”,批捕、起诉87件122人;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“宽容不纵容”,批捕、起诉44件71人,对罪行较轻并有悔改表现的附条件不起诉38人。两级院35名院领导担任法治副校长,聘请18名志愿讲解员,走进校园讲法治课56场次,覆盖全市中小学20余万人。持续深化全国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建设,打造“红柽柳”未检品牌矩阵,建成500余人专业人才库,统一受理涉罪未成年人矫治帮教、未成年受害人帮扶救助,1案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。
持续加强特殊群体权益保护。批捕、起诉侵犯老年人、残疾人权益等犯罪72件88人。向127个受害家庭发放救助金150余万元,支持农民工、老年人、妇女等群众起诉73件。部署开展专项活动,通过支持起诉、参与调解等方式,帮助86名农民工讨回“血汗钱”196万元。
三、始终坚持为法治担当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
持续做强刑事检察。协同公安机关做实16个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,监督立案76件、撤案64件,纠正漏捕69人、漏诉162人。深化刑事审判监督,提出抗诉、再审检察建议17件。监督纠正执行和监管活动违法206件,会同法院开展“雷霆”行动,核查近10年职务犯罪案件财产刑执行情况,执行到位6300余万元。
持续做深民事检察。办理各类民事检察案件425件,提请、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26件,法院已再审改判、调解、和解撤诉13件。制定民事审判全流程监督审查指引,确定20个监督节点、82个审查要素,推动民事审判程序监督标准化、精准化。大力惩治“假官司”、“真老赖”,向公安机关移送虚假诉讼、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线索5条,向法院提出虚假诉讼监督意见10件,挽回损失2000余万元。
持续做实行政检察。办理各类行政检察案件152件,促成和解息诉28件。稳妥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,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37件,全部采纳并纠正。携手行政、审判机关,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9件。
持续做优公益诉讼检察。立案办理公益诉讼134件,发出行政诉前检察建议112件,提起行政公益诉讼2件。聘任“益心为公”志愿者131人,扩大公益诉讼“朋友圈”。用好全市7处生态修复基地,引导或督促违法行为人增殖放流鱼苗、虾苗800余万尾,复垦土地1000余亩。
持续做好职务犯罪检察。审查起诉职务犯罪21件21人,其中原厅局级干部4人、县处级干部6人。落实“行贿、受贿一起查”要求,对1名原正县级领导干部以行贿罪批捕并提起公诉。立案侦查司法人员相关职务犯罪3件5人。启动“机动侦查权”,立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2件4人,为监察体制改革后全省首例。
四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,推动检察工作与时俱进
探索构建轻罪治理机制。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,对符合无社会危险性或犯罪情节轻微等情形的,依法不批捕294人、不起诉632人,诉前羁押率12%,认罪认罚从宽适用率92.7%。建立“一站式”办案中心,办理危险驾驶等轻罪案件2492件,并深入调研分析、提出治理对策。探索建立“事心双解和为贵”刑事办案机制,对轻罪案件促成和解48件。
深入推进府检联动机制建设。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,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名义出台《关于建立府检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》,建立三项机制,推出十大举措。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,建议行政机关移送刑事案件6件,对决定不起诉的54起案件及时移送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。
深化数字检察工作。完善全市检察监督大数据平台,打通数据壁垒,共享政法、行政、市域治理等数据1000余万条。研发应用法律监督模型80余个,成功办理案件600余件,两个模型在全省推广应用。数字检察经验被省委网信办、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信息技术典型应用案例。
五、始终坚持从严管党治检,打造过硬检察队伍
深入开展主题教育。突出学思践悟,组织“第一议题”、理论中心组学习35次。做实“四下基层”,形成调研成果29个,牵头办好“您提我办”为民实事,化解信访积案17件。加强检视整改,新建、完善规章制度11项。
抓实机关党建工作。市院“铸检守正、崇法为民”党建品牌获评市直机关“十佳党建品牌”,在全省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。打造党史学习教育馆、检史陈列馆,组织现场教育52次,开展第二届“最美东检人”评选,“黄河口e站”、公益“柽”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检察机关“十佳文化品牌”。根据办案实践改编的节目《重聚》,入围省委政法委12个“讲好山东政法故事”展演。
持续提升队伍素能。提拔、调整市院中层以上干部48人、基层院班子成员12人,组织检察官等级、公务员职级晋升32人,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。召开基层院建设现场会,开展庭审观摩、“青蓝计划”等活动,组织“星空课堂”10期,赴浙江大学举办素质能力培训班,承担最高检、省院理论课题4项,3名干警被评为全省业务专家、业务标兵。
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。每半年与驻院纪检监察组专题会商,对基层院开展政治督察,打造“清风塑廉•洁润东检”廉洁文化品牌,连续五年全市无干警受刑事追究。强化案件流程监控、质量评查,开展内部审计、执法督察,确保检察权依法规范行使。制定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方案,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提升行动,“创新实干、事争一流”的导向更加鲜明。
自觉接受外部监督。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法律监督工作,及时报送规范性文件。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,通报检察工作,听取意见建议并及时答复。举办新闻发布会、检察开放日29次,邀请人民监督员、特约检察员等监督和参与办案235人次,公开案件程序性信息5955条,以公开促公正、赢公信。